|
世界帕金森病日從1997年開始,每年的4月11日定為“世界帕金森病日”。帕金森病現已成為僅次于腦卒中、老年性癡呆的第三大老年人健康殺手。什么是帕金森��?如何治療預防?出現哪些癥狀需要特別注意? 什么是帕金森��?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變性病,主要病變部位在中腦黑質,當各種原因引起中腦黑質中多巴胺分泌減少達到50%以上,即引起帕金森癥狀。 帕金森常見癥狀有哪些? 帕金森病起病隱匿,患者病程進展緩慢,首發癥狀通常是一側肢體的抖動或活動笨拙,進而累及對側肢體。 靜止性震顫:是指手、胳膊、小腿等部位不由自主的抖動。早期時多從一側上肢開始,表現為手指像在搓丸子或數鈔票一樣運動,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及對側肢體,后期甚至可以涉及到下顎,口唇,舌以及整個頭部。 運動遲緩:如動作越來越緩慢,感覺沒力氣,動作時感覺力不從心等。尤其患者行走時不像正常人行走時雙臂是隨意交替擺動的,行走時抬腿不利索,似乎像黏貼在地面上的感覺。 僵直:肌肉變得緊繃,活動時感到沉重、不靈活。逐漸會涉及面部,出現面部肌肉運動減少,眨眼減少,表情呆板,像是戴了一個面具,所以我們也可稱其為“面具臉”。 姿勢步態障礙:如身體前傾,起步困難、小碎步、彎腰駝背等。 非運動癥狀:除了以上典型癥狀,還可以伴有嗅覺減退、抑郁、便秘和睡眠障礙、大喊大叫等非運動癥狀。有可能在運動癥狀出現前5年,甚至10多年就開始出現了。 治療 藥物:是首選治療方法。早期PD患者的治療目標為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正常、提高生活質量、延遲運動并發癥的發生、減少非運動癥狀的副作用。同時,早期PD患者藥物選擇和治療方案應注重個體化,基因型、疾病表型、年齡、確診時的疾病嚴重程度、合并癥、合并用藥及經濟因素均需納入個體化治療考慮范圍內。 中醫療法:可選用針灸、推拿等非藥物治療方法,有利于緩解肌肉僵硬,緩解疼痛。如患者下肢水腫、下肢冰涼怕冷、酸痛,也可外用中藥熏洗治療,減輕水腫、改善循環。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細節,可以有助于人們遠離帕金森病。首先,遠離有毒有害環境;其次,避免頭部受到外傷;再次,在服用一些降血壓或治療頭痛的藥物時一定要遵醫囑,不要亂用藥;最后,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飲食均衡,適當運動。 |